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总结

课堂教学总结

时间:2024-02-21 11:53:47
实用的课堂教学总结六篇

实用的课堂教学总结六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总结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教学总结 篇1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即使你怎样的精心的准备,听课老师总会找到你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在听课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现有的老师教案设计很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也没有多大的批评,但总感觉在授课过程中有点刻板、枯燥之感,或者有点放任自由的倾向。这究竟为什么?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我想大概是因为没有做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

所谓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是指老师在上课前,对教材进行内化,看这一课有哪几个知识点,即就是小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一小步一小步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碰到什么碰撞,可能产生哪些新生成的东西,教师要有充足的准备,通过对所授课文的知识点具体而细致分析和探讨来完成教材的透析。

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刻板、枯燥之感,是因为教学过程过严,出现有点放任自由的倾向,是因为教学过程过宽,只有精细化才能不会出现哪些现象,我们常说人家老师上课,真奇怪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就是因为该老师授课达到了精细化。

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精细化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谋篇布局,老师一定会胸有成竹,在授课时既不会出现前紧后松,也不会前松后紧的现象。

精细化并非是呆板的按章办事,是一种灵活的对教学整天追求完美的理念,它的理念的核心是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来获取最大的效益,师生都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精细化?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内化,老师对书上的已有的知识,要全部的理解,要大胆的取舍,那些东西是学生必需要掌握的,还有那些边缘学科的知识与这些知识有关联,然后老师能够灵活的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出来,变成老师自己的动手,授起课来,信手就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上周星期五下午,不知怎的初三办公室,门上的锁坏了,第一节课就要上了,有个别老师没有书,怎么办?我看到了一位历史老师往教室奔去上课,我想他没有书,难道也能上课,我悄悄的跟随他去听课,看他怎样上课的,他到教室上课,学生也都很惊讶老师没有带书上课,历史老师没有书和教案怎么上课?我在后面听他上课,他从导入到新授内容,每一环节都恰到好处,他对教学过程达到了细化、规范、科学、严谨,不得不让学生专心的投入,甚至哪一知识小点,在书上哪一页,哪一行都能准确无误说出。这位历史老师也可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内化了。

二是要同化,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对文本知识的内化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与学生一起同化所学知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学生也要也能对文本知识消化、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同化得越彻底,学生掌握知识越牢固。老师要努力走下讲台,与学生融为一体,师生情感心灵的得到碰撞,碰撞得越多,课就上得越精彩!

三是升华,这是精细化教学的最高境界。老师和学生产生共鸣,对文本知识,产生质疑,学生会自然的思考:“文本知识为什么这样安排?换个角度安排,效果会怎样?”我们在已有的文本知识是上可以挖掘哪些新的东西。生成哪些有价值的东西。

课堂教学总结 篇2

11月16日下午, 在教科室组织下, 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进行了题为的第九届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的述评。十一位教研组长和一位老教师对自己所在教研组开设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 教研组长还结合展示课, 介绍了各自教研组的专题研究情况,以及展示课对专题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为了真实地展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过程,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途径,营造教研组的研究氛围,由教科室组织的“京南一中第九届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确定了“教研组专题研究课”的主题。各教研组根据课程目标、学科特色和教师特点,确定了三年的总体教学思路及重点难点,形成了分阶段的研究专题。各备课组又围绕教研专题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并循序渐进,将专题分解突破。

本届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从10月12日活动发起开始至11月16日述评结束,历时一个月。其中9、10两周为研究课集中展示阶段,全校12个教研组围绕各自研究专题,共开设展示课16节。其中语文组、数学组各两节,英语组联合校外市学科带头人开展“同课异构”课三节,其他各组分别开课一节。参与开课的本校教师有:z和zz等14人,他们中有的是教研组相关课题组成员,有的是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市青优、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还有的是教研组骨干教师。他们所开的展示课总体上体现了一中各教研组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水平。

本次展示课活动期间,全校共有178名在岗教师参加听课,累计听课达879人次,人均听课4.8节。听课5节以上的老师有133人,占在岗教师总数的74.7??,有4位教师未参加开课或听课。学科组听课率100%的教研组为:语文组、数学组、化学组、生物组、历史组、地理组、政治组。

通过展示课评述与交流,各教研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长教学智慧,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校本教研资料的积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校本教研,是我校的优秀传统。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用研究的方式教学,这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思路和鲜明特色。学校倡导教师们以 “teacher as researcher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姿态,继续用专题领航课堂教学,借研究营建学术氛围,为学校的繁荣、学生的成长,更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而继续努力。

课堂教学总结 篇3

我校联谊大石小学于9月12日—9月30日在全体教师范围内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月”暨“理想课堂建设”活动,以此引领教师做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者,着力推动理想课堂的实践和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主要成绩

1、领导高度重视研究氛围浓厚

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全程关注,一直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多次参加学科组教研活动,与教师磋商教学计策;其他成员带头示范上课、听课和组织评课、议课,与老师们广泛交流商讨,共商新教育下教与学的方略。

其次,整个活动的参与面广。两校学科教师全员参与上课,参与听评课,很多老师积极跨学科听课,呈现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真正取得了“全员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开拓创新”的教研实效。

2、过程精细科学课堂精彩纷呈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全力建设理想课堂,是我们的活动宗旨。活动开始前,教导处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规划活动形式及内容,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活动意义,提出对活动全面监控,听课人数必查,听课记录详查,学科组进行具体的组织 ……此处隐藏6179个字……教研组教师反复研讨试讲过程中产生的。在设计课案时,教师们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认真思考: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呈现有机结合;如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创设恰如其分情景,引发学生求知欲;如何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充分自主探究,广泛交流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求知欲望。因此所上的课分别得到片与区里好评,其中李靖老师、沈丽梅、万年华老师的课被评为区第十届青年教师创优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充分发挥专业的引领作用。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营造了教师与教研员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去年末我校进行了课改实施阶段总结展示,借此机会我们邀请教研员王长义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通过听数学教师试讲及评课,征求他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建议,使教研员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协助教师做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与评课,并领略教研员在评课中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大家受益匪浅。因此更多的教师改变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努力将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再创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沈丽梅老师在区里上的一节小班英语研讨课,得到区教研员多次指点,同组教师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再来上一次同类型的课,学生实践听、说的机会更多、面更大、效果更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在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管理这与教师直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话、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在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问题的途径。创设利于专业引领的平台。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固定时间,教师可以上网阅览,参加各类网站的教研,学习各地的教学经验,加以借鉴,提高自身。

5、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我们要求教师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形式是写教学反思。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此进行理论升华,写成教学论文,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案例分析等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完善教学的常规管理,确保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年工程”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提高质量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管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学校与任课教师签订了教学质量承诺书。实行年级组质量把关,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每节课的质量,教导处将加大平时质量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情况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效益的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期初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时,开展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调查,引领任课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剖析、对学生的课上学习需求的调查,班级学生学情的掌握等,从而了解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出了个人服务承诺,并制定了详实的措施,保证落实。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本着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要求与落实。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实行推门听课制、跟踪听课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至少有两次行政参加的随堂听课,实行听完就评,评完就改,改完再查,对听课不合格者量黄牌,实行专人帮带,跟踪听课,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坚持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课改进程中,科研带动教研,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广大教师科研意识,提高了他们教学水平和执行新课程能力,也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了实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骨干带动,重点突破”的策略。如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我校伴随着课改一同实践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注重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学科综合教学研究”和“考试改革的尝试”。

几年来,我校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等有着新的突破。小班的优越性大大的加快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履,小班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如今,我校课改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在提高质量同时注重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了深化课改实践,我们还认真办好“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题的展报,展板形式与内容在如何突出我校提高质量工程的成效上下功夫。一方面反映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及课堂面貌的改变。根据我校师生在质量工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优秀成果办了多块展板,更多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自己领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还有课改学校大事记、小班实验成果展……这些各具特色的板报,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赞扬。二是活动主题与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相结合。我们对参加校、片、区的研究课采取组织教师讲课、说课、自评,听课教师讨论评议,以及请教研员、教研组长点评等方式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写文章,邀请家长听课,参与课改实践,向家长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上的课以及对具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喜欢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促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对这些课中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生活动的密度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为教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回首三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备感欣慰:通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活动,我校教师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研究中,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倍增: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让每一位教师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从而促使我校整体教学质量更上新水平。

《实用的课堂教学总结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